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
来源:金 娜     时间:2010-11-19 00:00:00
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日趋严重,严格执行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反之,企业内控不严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收支管理混乱,使国家和单位的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所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发生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虚列支出,套取现金。私设“小金库”或是资产变现不入账,形成账外资金,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2、随意担保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有的企业对担保责任认识不足,为其他借款单位提供债务担保,借款到期后,债务人因种种原因不能归还,由担保企业代为清偿债务,从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3、决策不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有的单位领导急于出政绩,或追求轰动效应,盲目上马某些项目,造成大量资产流失。
4、改制不规范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有的企业的转让、卖出没有经过法定程序,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5、对外投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有些企业以与其它单位共同出资成立公司为名,拨出大量资金,而被投资单位在较短时间内以经营不善为由予以注销,造成企业在投资期间无投资收益,形成投资损失。
6、坏账核销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有的企业未制定科学的收账政策,对应收账款疏于管理,导致借款长期挂账,最后将债务从坏账准备中核销。
7、业务转包,损公肥私。有些国有企业领导利用手中权利,通过抬高或压低价格方式,将大量效益较好的业务转包给自己的亲朋好友,从中谋取私利,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
1、完善日常财务管理,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对凡属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尤其在重大项目资金使用上,都应集体研究决策,提高企业资金使用透明度,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发挥作用。
2、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建立完善各种有效监控措施。即在企业生产、销售、成本、费用、原材料采购、重大项目改革、财务管理等各个关口,建立互相牵制、互相制约的内控制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如凡分管财务审批的领导干部不得直接操作经营,特别是不得直接经手本单位的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和大额固定资产的购置,防止产生钱权交易行为。
3、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一要把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时效关,尤其是领导干部调动的离任审计更要提前介入,防止事后审计走过场。二要建立可比较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领导干部所处岗位的不同,建立若干个评价指标体系,使相似岗位的领导干部通过审计具有可比性。三要明确经济责任界定,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既承认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又考虑形成问题的复杂性,恰如其分地界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使审计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4、推进厂务公开,加强民主监督。厂务公开工作必须紧紧
围绕涉及职工切身利益,以解决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进一步提高企业工作的透明度,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和凝聚力,推动企业管理和经济效益达到新水平,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企业稳定发展。
5、加强内部考核,切实发挥内部控制作用。企业应根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并及时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属于内部管理不善,导致损失浪费的,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或主管部门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尽快使问题得以克服和纠正;属于制度建设缺陷的,要同有关部门及时对制度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完善,以保证内控制度的严密性和权威性。同时,要重点对企业改制、重大投资项目、资产处置等进行监督,发现存在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的,要及时向领导汇报,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审计机关和本网站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