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城乡统筹 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
来源:苏如娟     时间:2010-11-19 00:00:00
今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为促进“三农”发展而连续发布的第七个一号文件。虽然每年的一号文件重点不同,但都贯穿着一个主题,即在城乡统筹的大背景下做好当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尤其是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突出了“城乡统筹”这一概念。实践证明,加强新农村建设,要使农村和农民真正富裕,最终还是要依靠城市的发展和带动。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也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发展。
一、借鉴城市文化建设的经验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
当代城市是创造新文化、新知识的场所,也是人类文化高密度交流的地方,其整体水平大大高于农村,尤其是城市中的社区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借鉴。其一,农村地区可以借鉴城市开发文化市场,兴办文化产业的经验,社会、集体、个人通过联建、联办农村文化场所,开办文化活动等方式来满足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活跃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其二,农村地区可以借鉴城市文化建设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经验,规范农村文化市场,保护健康文化,打击反动、腐朽文化,把农村文化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避免政出多门、管理混乱。其三,文化建设经验丰富的城市可以和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结对子,积极开展以城带乡、城乡共建活动,帮助农村改善文化设施、美化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素质。其四,充分利用城市文化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为农村社区输送现代文明形式,使其摆脱“贫困文化”的困扰,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文化新风尚,从而加速农村文化的整体正向变迁。
二、统筹城乡居民文化权益共享,加大农村文化扶贫的力度
首先,把文化建设所需资金纳入各县市区财政计划。对于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增加幅度不低于财政收入增长的幅度,使文化建设拥有健康发育的沃土。当然,农村各级政府在为文化建设投入资金时,应规范投入行为,采取确立重点、合理统筹、集中使用的方式,促进资产的合理配置,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使用效益,并且通过控制资金投向,达到对文化建设活动进行管理、指导和扶持的目的。
其次,强化“造血功能”,增强创建活动的自我发展能力。文化建设走自创发展经费的路子,是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来,不少地方在实践中创造了成功的经验,如以工养文、产业兴文、综合利文。新农村文化建设要从根本上改变经费短缺的问题,就必须走自创经济收入的路子,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再次,广开渠道,多方筹措资金,逐步形成投入主体的社会化。各县市区可以运用税收、贷款、价格等经济手段完善财税优惠政策,积极为文化建设创造宽松环境。一方面,在资金来源上,要改变单纯的依靠政府的旧观念,根据文化自身发展的规律,利用政府的政策,发动农村社会组织和团体开辟县、乡、村三级筹资渠道,使文化建设走上良性循环轨道。另一方面,要动员广大农民群众扶持和参与定期和不定期的各种捐助活动。这样既解决了活动经费问题,又培养了农民的社会责任感。农民完全有能力在自己物质生活富裕起来的同时,成为文化建设的投资主体,创造自己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第四,强化监督约束机制。目前,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监督控制机制正在不断完善。不少地方现在都有村级群众代表会议、红白事理事会议、禁赌协会、群众治安委员会、民事调解委员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在此基础上,各级党委、政府要注意引导和规范,在法律规章的框架下,把思想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法律的外在的刚性约束,使他律转变为自律;通过道德的内在软性约束,使法制能更好地发挥作用通过监督可以使文化建设的规划得以实施,使不利于文化建设的做法得到尽快的纠正,使文化建设更有群众基础。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相关的若干配套工作
首先,继续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有效扩大农村广播电视覆盖面,解决了近亿农民听广播难、看电视难的问题,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时传到千家万户。
其次,抓好“两馆一站一室”文化设施建设。“两馆一站一室”即指--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部分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各级党委、政府在规划建设文化共享工程的过程中,要注意与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统筹规划、综合利用,使县图书馆和乡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逐步具备提供数字化文化信息的能力,同时要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网络,以共建方式发展乡村基层服务点,采取多种方式,扩大基层服务点的普及面,使越来越多的群众受益。
再次,加快新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当前,应结合己建立起来的农业信息网,开设农业政策法规、产品供求信息、农业科技之窗、农业标准化、农业产业化等服务栏目,谋划适合各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模式,使农民能够及时了解相关政策、法规、包括信息技术服务的信息。在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要给乡镇文化站配备多功能流动文化车,以便开展灵活、多样、方便的文化服务。要通过不同的载体、不同的渠道和方式将信息化的文化知识真正送到农村,送到农民家里、农民手中,为农民朋友们搭好信息平台,让他们加入到信息服务所带来的产业价值链中,享受到信息化建设的丰硕成果。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审计机关和本网站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