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的理念提高审计质量和控制水平
来源:樊金秋     时间:2010-11-23 00:00:00
 
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按照确定的审计目标,运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对审计项目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和要求,笔者感到审计机关在提高审计质量和控制水平上存在着“四个不适应”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上不适应。表现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用科学的理念来提高审计质量和控制水平中,学习用力不够,不扎实,一知半解;二是对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认识不足,缺乏学习和实践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三是审计发展还停留在一般水平上,存在着就事论事多,宏观分析少;满足现状多,开拓创新少;微观处理多,建设性作用少的倾向。
(二)作风建设不适应。一是个别干部精神状态低落,缺乏工作激情;二是有的作风拖拉浮躁,组织纪律松弛;三是有的执行“八不准”不严格,质量控制和廉政建设存在一定隐患。
(三)履行职责不适应。一是低标准,要求不高,只求过的去,不求过的硬;二是低质量,控制不严,存在风险隐患;三是低水平,审计成果一般化,精品少。
(四)队伍建设不适应。一是缺少有意义的思想政治工作,热爱审计、忠于审计、奉献审计的信念没扎根;二是整体素质与新情况、新任务、新要求不适应,与建立工作作风硬、业务精、能打硬仗的队伍标准还相差很远;三是用制度管人、管事的机制没完全形成,而且现有的制度、办法在执行过程中往往打折扣、不严格。
产生影响审计质量和控制水平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主要原因是人员素质不适应新时期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现提出如下对策措施。
(一)确定科学合理的服务大局理念,是提高审计质量控制水平的先导。一是要拓展思维方式,增强责任感。以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为宗旨,找准审计工作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切入点,做到审计监督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二是选择项目要突出重点,始终要把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三是要突出审计工作的建设性作用,注意从宏观层面发现问题、揭示问题,多提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努力使审计成果进入政府领导的决策层,当好政府领导的参谋,充分提高审计服务大局的能力。
(二)确定科学合理的审计目标是提高审计质量控制水平的基本保障。在审计计划阶段,必须科学合理确定审计目标,并根据审计目标选择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及审计范围,设定审计程序和方法。在审计实施阶段,要围绕审计目标,按照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和要求搜集证据。审计证据要体现充分性、真实性、可靠性、相关性。在报告阶段,必须要根据审计目标出具评价意见、编写审计报告。
(三)确定科学系统的质量控制标准是提高审计质量控制水平的制度保障。一要科学安排审计项目,提高审计项目计划的针对性、可行性和时效性。要全面细化项目工作量,实行审计计划预警制度,确保审计计划的刚性约束和龙头作用;二要加强质量控制,实行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不断完善三级复核等质量检查制度,确保每个审计项目程序规范、事实准确,处理得当。三要按照审计署六号令等业务规范性标准,建立起完整的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为提高审计质量控制水平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四)审计队伍建设是提高审计质量和控制水平的保证。一要提高干部队伍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以创建“五型”机关为载体,促进全体干部进行知识更新,在强化审计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要注意学习经济学、管理科学、决策科学等学科的知识,进一步拓展知识面,提高揭示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二是要强化效能意识,提高全体干部的综合能力。大力倡导创新精神,结合科学的理念从审计思路、方法、形式和结果运用各个环节探索提高审计质量和控制水平的新途径;要整合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时效,切实发挥整体合力和战斗力;要着力提高OA与AO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审计手段的技术含量和应对能力;三是要强化自律意识,提高全体干部的自我约束能力。既要坚持原则、依法审计、又要严格自律、廉洁从审,大力倡导文明审计,弘扬“依法、求实、严格、奋进、奉献”的审计精神,为审计事业和提高审计质量的科学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四是要以抓落实为重点,推进制度建设。要切实增强审计人员遵守制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严格执行制度成为全体人员的一种自觉观念和行动;要切实履行抓好制度落实的工作责任,主管与分管一起抓,领导班子与股(室)一起抓,形成相互合配,相互监督,自觉执行制度的好环境;要切实维护各项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要严格奖惩制度,在抓制度的落实过程中,一定要对制度的规范性、约束力的本质特点,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和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进行奖罚,以确保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审计机关和本网站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