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方法技巧运用浅析
来源:聂培超 (郑州市审计局)     时间:2010-12-03 00:00:00
审计人员业务过硬不仅表现在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掌握,更应灵活运用审计技巧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审计效率,有效降低审计风险,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现结合审计实际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审计基本技巧方法运用
1.设定可疑假定判断。可疑假定是审计“存疑”的重要原则。即在审计中假定被审计对象的财会资料和其经营活动可能存在错误或舞弊行为。然后根据审计判断,全方位、多角度地对被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有重点地发现、捕捉审计线索和疑点。
2.内控制度测试。对被审单位的内控制度测试,一般可根据审计需要有选择地进行测试分析,既可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又能大大降低审计查证的盲目性,提高审计效率。
3.抽查。又分为顺查和逆查两种方法。一般来说,查账初期,宜用逆查法,抓住重点和疑点,然后根据需要进行详查;若已掌握了审计线索或为证明某环节是否存在错弊情况等,可用顺查方法。顺查与逆查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抓住重点,省时省力。
二、账表查证过程中的审计技巧方法运用
1.对可疑数据的审计。数字的本身并不构成审计线索,只有将具体数字与特定内容相联系时才能判断是否为可疑数字。如某单位购买价值5000元的物品,若在“固定资产”科目中列支属正常情况,而出现在“低值易耗品”科目中则属可疑数字。审计人员据此可继续追查。
2.对可疑时间的审计。所谓可疑时间就是会计凭证、账表和相关业务资料中不正常或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时间。如在业务招待中列支有大量的“十一”、春节等长假期间发生的费用等,则可视为可疑时间,一般情况下,春节长假期间是不会发生招待费用的,否则公款消费、请客送礼的嫌疑增大,应继续追查。在如对会计账表记载的时间与相关文件、制度和办法等要求不一致的,也应列入可疑时间进行重点审计。
3.对可疑地点的审计。一是对舍近求远的地点审查。如某单位购买的办公用品是异地城市的发票,则这张发票的地点应属可疑地点。二是对物资运动流向的合理程度审查。如产地粮食到销区销售属正常,而销区粮食到产区销售,则属于双向地点异常。
4.对可疑业务往来的审计。一般而言,两个业务关联不大的单位如出现数额较大或业务往来频繁,则应视为可疑业务往来。如审查某记账凭证时发现一笔借记XXX贷款科目,贷记XXX贷款科目的会计分录。一般情况下,一笔会计分录同时借贷贷款科目有可能是政策允许的贷款科目正常调整,也有可能就是违规以贷收贷。再如某粮食企业取得农发行贷款100万元,企业账表上既没有正常反映银行存款(现金)的增加,又不见库存商品的增加,而其他应收款却增加100万元,此笔业务应视为可疑业务,应继续追查100万元其他应收款的真实性与合规性。
三、其他审计方法技巧的运用
被审计单位的错弊有些可以从会计凭证账表中直接反映出来,有些具有相当程度的隐蔽性,必须跳出会计资料从“账”外搜集和捕捉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是否构成审计疑点线索。
1.职工座谈。座谈时,为营造宽松的座谈环境,如不是特殊需要,最好不要座谈对象在记录上签字,主谈人也应尽量多倾听,少做记录,或座谈结束后补充记录。尔后,通过对座谈信息的综合判断和分析,再结合会计凭证、账表的审计,可取得预期的效果。
2.实地观察。如在对某单位审计时,该单位租赁外单位不足500平方米平房里办公,但全年列支房屋租赁费高达50万元。通过了解当地房地产市场行情,得知一年列支的租赁费可购买其相当规模的商品房,由此得出该单位这笔租赁费列支的真实性疑点很大。
3、倾听与沟通。与被审单位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状态,首先要取得被审单位的理解和支持,要引导相关人员提供有用的审计信息。对有疑问的问题要多向被审单位的人员提问,一方面可消除审计人员的误解;另一方面相关虚假的东西在不断的追问中总会有露出破绽的时候。良好的审计沟通有利于审计人员较快掌握审计内容的真实情况,避免审计人员在工作中走弯路,从而提高审计效率。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审计机关和本网站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