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创新漫笔
来源:本站  时间:2013-07-08 00:00:00
贾宝蕴
 
    “创新就活、不创新就死”,“富不富不是看钱多少,是看有无创新的理念”。这是我这次在上海复旦大学学习留下的最深刻的记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GDP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世界罕见,成为世界举足轻重的经济大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审计工作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审计如果不创新,就意味着被淘汰;唯有不断创新,审计工作才有新的生机。
  (一)创新审计理念。理念创新是审计创新的核心。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审计“免疫系统”是在强化免疫功能、增强自身素质过程中发挥建设性的作用,揭示了预防胜于治疗,而不是等问题出来,被动地查病治疗。这就要求审计机关要将监督的关口前移,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前瞻和评估,树立科学的审计意识,从微观上查处和揭露问题,宏观上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以及政策措施层面发现和分析研究问题,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政策、法律、制度的落实和完善,推进深化改革,加强宏观管理。
  (二)创新领导体制。任何创新都不能脱离现实环境。自1982年《宪法》确定我国的审计体制为行政型以来,经过近30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监督效果。而从独立性角度来看,立法型领导体制最好。但这要有现实的政治基础作支撑,从当前我国的政治体制看,政府相对强势,将审计部门隶属人大领导,很难收到很好的监督效果。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民主法治的不断推进,审计监督的法律地位必将不断强化,建立立法型领导体制将是历史的必然。这需要较长时间运行,需要与政治体制改革相衔接。
  (三)创新审计法律环境。市场经济本质是法治经济,法治的核心在于依法治权,即对权力要有制衡和监督。我国的法律是行政主导型立法,部门利益化,利益法律化,部门法带有很强的部门利益色彩。虽然修订后的《审计法》在健全审计监督机制、完善审计监督职责、加强审计监督手段、规范审计监督行为等方面进行了完善,但在审计监督手段方面规定还不够强化,如对内审机构和社会审计机构的管理没有明确;另在审计处理问题时,还不能直接依据其他部门法进行处理、处罚。所以要创新审计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的法律地位,加强对权力的制约,推进依法治权和民主法治建设。
    (四)创新审计工作思路。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刘家义审计长指出,审计工作的重点是切断产生问题的“火源”,而不是只顾“救火”。不同时期,“火源”不一样,审计工作的重点也就不一样。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的大局,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紧紧围绕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创新工作思路,创造性开展工作,才能在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发展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五)创新审计管理。管理创新是审计转型的保障。要适应审计发展的需要,构建先进的审计管理模式,探索在审计机关实行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向科学管理、系统管理、规范管理发展。核心任务是围绕提高审计质量,抓重点环节突破,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建设性作用直接取决于项目的质量,质量的关键在管理,管理的源头在计划。制定计划项目的目标是“大餐”而非“拼盘”。只有结合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充分考虑各种审计资源,从全局高度自上而下的科学管理,才能端出一盘色香味俱佳的“大餐”。
    (六)创新审计方法。方法创新是审计转型的内在动力。一是要坚持预算执行审计与决算审签相结合,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与绩效审计相结合,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企业审计相结合,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相结合,坚持揭露问题与促进整改相结合,审计监督与其他部门监督、舆论监督相结合。二是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投资项目、特殊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事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执行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三是创新审计技术手段。2008--2011年,我局连续四年在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获得应用奖3次、优秀项目奖1次,但仅限于个别的审计范围,对金融、税务、保险等大数据量项目的审计还力不从心。因此,在基层审计机关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大“AO”和“OA”的推广应用力度,才是提高审计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七)创新审计成果运用。审计工作的成效最终体现在审计成果的运用上。审计公告有利于强化审计监督的权威,也是人民群众监督的一条重要渠道。当前审计公告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积极稳妥,循序渐进,逐步扩大公告范围;二是及时总结,严格规范,不断完善公告制度;三是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建立适合对外公告的审计制度;四是严把审计质量关,有效防范审计结果公告的风险。
  总之,审计创新既要解决自身体制、机制问题,又要解决队伍建设、审计业务质量等问题,这样才能发挥审计在“推改革、促发展、保民生”等方面的建设性作用,从而促进审计事业全面发展。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